抗疫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精选7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吧,根据事迹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抗疫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抗疫最美家庭事迹材料1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万家团圆的春节少了些许“年味”。然而在疫情面前,“家味”更加充盈:有的家庭夫妻双双奔赴战“疫”一线,有的家庭热心公益帮助更多家庭,有的家庭放弃休假计划,支持家人坚守岗位做贡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美家庭。
近日,在沿江工作一线的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党员中有一个这样的身影,他是一名村医,不是干部,不是党员,他叫王善德,好像和他的名字一样,有善良的心,有道德的品质。
新年将至,有三户四人从武汉务工返乡人员。刚过大年三十,滩头村的村医积极配合政府做好人员登记、体温检测等工作。从开始防控的第一天村医王善德不辞辛苦,没一句怨言,穿梭在这三户四人的家中,每天是两小时一次,其他的时间就在村头检疫点值班,为来回过往的人量体温,宣传防控疫情的知识,开始时,他爱人报怨道:“老实呆在家中怎么那么难受,天天瞎忙乎啥?”但王善德以一个医生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媳妇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何况咱们这么偏远的村,我能献出一份力就做吧。”媳妇听了这几句话,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慢慢理解了丈夫,也就跟着丈夫一起行动起来。家里是个小小的卫生院也是便利店,只要有邻居,父老乡亲来家中买用品,她都会给上一支口罩,每天做到消毒,通风。王善德则每天都是穿梭在村里有需要的地方。前两天,武汉务工返乡人员的隔离被解除了,王善德亲自去家中一趟,讲一些,要放宽心的话,勤洗手,虽然被解除了隔离,为了自己,也尽量不出门,不聚会。
“我们村设立了1个卡口检查点,我和其他村干部轮流进行看守、检测。”每天清晨,王善德将村口1个执勤点的测体温工作组织到位后,还要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做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知识宣传。“大家一定不要出门拜年,要做好清洁卫生,勤洗手,戴口罩,外地回乡的人员一定要自觉自我隔离……”这几句话,王善德已经说了上千遍了,每到一户,爱人则通过卫生所作为平台,都向村民发放《致村民的一封信》、《沿江乡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倡议书》等宣传资料,并耐心向他们做好解释和说服工作。
在这个特殊的疫情时期,他们用赤诚打动人心,用坚守捍卫本职,村民们没有讥讽没有嘲笑更加没有怀疑,更多是温暖和祝福。“辛勤之人不易老”,这世界上仍然有人能够孜孜不倦,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仍能在关键时刻,身体力行,共战病魔、共抗疫情。
道是英雄,最可敬者,往往最平凡!
抗疫最美家庭事迹材料2
在新冠肺炎肆虐的时间里,无数个普通人站出来,成为勇敢的逆行者,为放开疫情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在新沂市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三口放弃这难得一年一次的团聚机会,他们是一对年轻的夫妻,结婚刚满四年。她支援武汉,他保障国家安全。他们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奔赴抗疫一线,各自坚守,守护百姓平安
丈夫,姚成,中共党员,军人。妻子,佘晓蕾,新沂市人民医院东院,护士。夫妇俩育有一个三岁的儿子。这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年轻的夫妇俩在各自的工作岗位爱岗敬业、共同进步,生活中琴瑟和鸣、相敬如宾。作为军人家庭聚少离多,姚成此次休假回家,一家人本该享受短暂团圆的喜悦,疫情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幸福小家的平静。大年三十,当疫情的警报拉响,作为人民医院东院业务骨干的佘晓蕾主动请缨战斗在抗疫一线,东院作为收治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佘晓蕾立马投入到了工作岗位并与家庭自行隔离。
而后妻子佘晓蕾又有幸成为江苏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星夜集结,临走那天早晨,看着熟睡的儿子,思绪万千。她向父母和丈夫告别,坐上了去武汉的飞机。她在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参与救治工作,隔离病房连续工作了40多天,日常护理繁琐且辛苦,病人的吃喝拉撒需全程照料,“翻身、拍背、检查呼吸机数值、输液、发口服药、检车患者病情、打扫卫生、书写护理文件、核对遗嘱等等”。虽然和日常工作一样,但是防护服密不透风,一旦穿上,6小时不能喝水吃东西,不能上厕所,护目镜即便经过处理但还是会起雾,会有水珠顺着脸颊一直往下流,再看不清也要治疗护理好病人,一个班下来往往贴身衣服湿透,手上脸上全都是一道道深深的压痕,即便如此,她也无怨无悔,因为她知道,只有努力付出,才能让更多的患者康复。因为病人康复出院时的笑脸和感谢的话语就是她们的强心剂,瞬间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所有的苦累都烟消云散,在武汉期间,她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励志成为一名和丈夫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
丈夫姚成为了能够让妻子能够安心奋斗在抗疫一线,在家剩余的五天主动当起了保姆,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游刃有余。他深刻体会到妻子一个人工作完又带孩子的辛劳。假期结束,妻子还在援鄂一线,他只能将三岁的儿子交给父母,返回部队。在部队,他要保障全营的通话安全,出现问题时,他要在寒冷的冬天外出去检查每条线路是否有损坏,同时也要保障所有电视电话会议的顺利进行,日夜坚守,无私奉献,年终获得三等功的优秀表彰,这是全家人的骄傲。
抗疫期间,他们一家三口加起来有一年未曾见面,他们仅在夜深人静时通过微信视频互相鼓励,三个人,分别在三个城市,互相加油,即使他们各自工作很辛苦,他们都会说自己很好,不用担心和牵挂。每次视频儿子都会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把怪兽打完?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和我一起出去玩?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她总会微笑的说:“快了快了,很快就能回去陪你啦!”他们一家坚信,春天已经来临,“战疫”将要完胜,一切美好都会如约而至。
“我们不是什么英雄,只是努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普通人。”他们是夫妻,面对疫情他们更是战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像他们夫妻一样舍小家为大家,奋不顾身加入到抗疫“阻击战”中的家庭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第一时间冲在第一战线,确保各项防疫防控工作有序开展,用爱和责任构建了“最美家庭”,凝聚了“不凡力量”。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其他同志一起,凝心聚力、团结一致,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抗疫最美家庭事迹材料3
2020年的这个春节对于所有人都是特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有一群平时默默无闻的卫健人,早已悄无声息地冲到了疫情的最前线,为营口市民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护墙。
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量中,卫健人都是主力军,对于战斗在疫情一线的人员来说,则时刻与危险、艰辛相伴。如果一个家庭的丈夫和妻子的组合都是公卫人,那他们便不只是夫妻,更是一路同行、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们凭借共同的信念,互相支持鼓励,为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丈夫王庆是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妻子刘丽丽是性病艾滋病工作负责人。他们既是同学,又是同事,2007年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后共同加入营口市公共卫生事业。他们既是夫妻,又是抗击疫情的“战友”;面对武汉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式,“我是党员,我先上”,“我也是党员,我也上”,就这样,他们毅然的签下了“请战书”,夫妻俩一起站在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王庆加入了中心应急疫情机动队,24小时待命去现场处理疫情,调查病例,采集样品,消毒消杀;刘丽丽加入了中心疫情指挥处理信息中心,负责疫情信息的整理、汇总、上报和病例样品的转运及接收。两人像极了丈夫在前线杀敌,妻子在后方为丈夫传递信息,指明方向,提供保障。夫妻俩从以前的嘘寒问暖变成了每天对疫情处理工作的探讨和总结。有同事问:“你俩都上一线了,孩子咋办?”。“把我闺女交给她爷爷奶奶了,交给老人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了”,王庆笑着回答。从大年初一到现在,王庆一直没有回家,都在中心应急处理疫情,每天只能通过视频和7岁的女儿说几句话。妻子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也都接近深夜,女儿早就睡了,“现在只想国家快点渡过难关,彻底平息新冠疫情,好好陪陪女儿”,刘丽丽动情的说。
“既然选择了公共卫生医生这份职业,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要有担当,我愿意为你挡在疫情之前”,这是夫妻俩共同的心愿与决心。
2月14日,按照辽宁省援鄂指挥部、市卫健中心的要求,充分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王庆与中心一行四人组成的疾控工作队作为我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逆行南下,对口支援湖北省襄阳市。47个日夜,1128个小时,67680分钟,在襄阳做为疾控工作队队长的王庆积极开展调查病例、追踪传染源、分析研判疫情、撰写调查报告、制作工作表格、制定工作方案、逐级业务培训、现场督导检查,将自己的所学所用毫无保留的奉献给襄阳防控疫情的各个关键节点,尽全力帮扶提升对口支援地区疾控中心疫情处置与业务工作能力,与襄阳疾控人结下了深深的“战友情”。王庆和一行的四位同志累计完成新冠肺炎疫情研判29次,调查新冠肺炎确诊、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101例,指导、调查聚集性疫情13起,撰写调查报告23份,制定疫情分析报告、工作技术方案等11份,业务培训300余人次,受到了被支援地区同仁们的一致好评与高度赞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攻坚战中有无数像王庆、刘丽丽这样的“夫妻档”在共同奋战,为全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衷心期盼新冠疫情在这些逆行者们的努力下早些尘埃落定,致敬人民的守卫者!
疫情虽如凌冽寒风一样刺骨,而最美“逆行夫妻们”却为营口这座城市带来温暖,正是这一个个充满正能量的“小家”忘我付出,才有我们千家万户的“大家”的整体平安稳定。面对这次疫情,相信无论遇到多少艰辛险阻,卫健人必将攻坚克难,共克时限,取得最终胜利。
抗疫最美家庭事迹材料4
李静荣是玉皇阁社区党支部书记、妇联主席,面对社区人员结构复杂、分散、流动性大,防控工作困难重重的现状,她毅然带领社区党员干部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积极部署防控,努力攻坚克难,当好社区群众的“宣传员”“监督员”“安全员”。每天她都要到各卡点巡视巡查、配送口罩、配送物资;严格执行“四包一”工作责任制,逐个核实返平人员情况,及时梳理上报信息;准确掌握隔离人员动态,分类管理并做好心理疏导;关爱困难居民和孕产妇等弱势群体,帮他们渡过生活难关……一桩桩、一件件,事无巨细、一丝不苟。
丈夫余发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也加入到社区抗疫工作中,和她并肩作战,帮她出点子、运物资、搭帐篷……常常奔忙到深夜。2月6日晚6点,辖区一位密切接触者需连夜送往集中隔离点,因涉及部门多、交接流程还不完善,李静荣在丈夫陪同下逐个部门对接,等把人员安全隔离已是深夜2点多.....余发军还是永胜村的村医,负责6名外省返乡人员体温检测和居家隔离期间的监管工作,以及锦绣华城小区隔离人员盯守工作。抽空他还回到永胜村卡点值班,并为卡点去粮油等生活物资。
夫妻二人每天忙碌的身影也深深感染了女儿,女儿余雯洁也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每天在社区、值班卡点为社区送材料、写稿件;宣传防疫信息、整理救灾物资、进行出入人员及车辆登记,为居民办理小区出入证等等。一家三口为社区的防疫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抗疫最美家庭事迹材料5
李金花是灵沙乡何家村妇联主席。在得知疫情蔓延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和亲家商量,取消了本应年初五为女儿举办的婚礼。女儿和准女婿也很支持母亲的决定,一致认为取消婚礼是对的,这也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之后,她立刻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摸排、询问、登记。在入户中,遇到不配合的群众,她就耐心劝说,一遍、两遍、三遍......甚至晚上回家还继续用电话沟通。
发现疫情防控人手紧张时,丈夫马少国主动提出参加志愿者,选择和她一起参与抗疫,并配合做好值守卡点、消杀、宣传等工作。看到父母并肩奋战在抗疫一线,儿子马宁积极报名参与志愿者,活跃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从卡点值守、公共区域消毒、重点人员盯防到疫情防控宣传,到处都能看到父子两忙碌的身影。看着马宁穿着防护服,用瘦弱的肩膀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何家村村庄巷道、农户院落消毒,手被消毒水腐蚀脱皮,李金花心疼的泪水在眼眶打转,劝他休息一下,他却笑着说:“我年轻,能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很满足”。
“全家共抗疫,我也不落后”——李金花女儿马佳丽也想做志愿者,但考虑到躺在病床上的奶奶和家人的三餐问题,她便下定了决心:家人都工作在抗疫一线,爷爷奶奶更需要照顾好!我要做好家里一日三餐,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抗疫最美家庭事迹材料6
童成民,解放军第九四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妻子杨英桂,青海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女儿童显宁,青海省公安厅警察。
2003年,童成民是我省唯一一名奔赴北京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的军医,此次疫情让他直觉抗疫一线需要他,心中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想要再次披挂上阵和昔日战友们一起降伏病魔。然而妻子去年8月份刚刚做了"房间隔缺损"的.心脏手术,需要陪伴照顾,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身为高校副教授的妻子,身为共产党员,虽身患疾病,但在国家危急、人民受难之际,仍然全力支持丈夫驰援武汉。女儿不仅支持父亲前往一线,还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参与到公安文联、团省委的抗疫歌曲录制中,用歌声为一线战斗的医务工作者和人民警察加油鼓劲!
1月25日,童成民,这位31年党龄的老党员,自愿请战逆行,前往一线,立下了"不忘初心、终于纯粹;尽人所能、尊重生命"的誓言。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他是医疗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带领全科人员,用丰富的传染病防控经验和专业知识,精心设计,划分区域,改造病区,分发物资,仅3天就细致完成了所在病区的全部准备工作。从收治患者起,他早出晚归,从"马路边支委,到开展三互活动(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监督)",每天从监督每一位进入病区的工作人员是否严格按要求防护着装开始,同医护人员逐一查房,制定具体的诊治方案,耐心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变化,细心安抚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他所在的感染11科共收治病人113人,全部康复出院,无一人转入ICU,无一人死亡,实现了治疗成功率100%、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妻子杨英桂坚守后方,主动挑起家庭重担,给予爱人最大的支持。她说:"他有他的大爱,我能做的就是给他一个温暖的小家。"认真做好自我防控之余,她用微信向周围同事和亲戚朋友宣传防疫知识,时常提醒大家绝不能有丝毫松懈。每当领导来慰问,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家庭困难时,杨英桂的回答都是没有任何困难,还坚定地表示要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专心救治患者,早日战胜病魔!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私付出和无畏的奉献精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杨英桂、童成民夫妇因爱而行,为爱而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一个普通家庭的小家大爱。
抗疫最美家庭事迹材料7
王晓彬是青海省高速交警支队六大队的民警,妻子魏国青是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ICU主管护师,同时也是首批援鄂医疗队的成员。
在武汉新洲区人民医院重症病区奋战的50多个日夜里,魏国青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尽管护目镜因雾霜一片模糊,但她依然努力以最好状态完成每一班工作。她经常不顾喷洒过消毒液的湿滑地面,小跑前进,因为深知每一分钟对患者都十分珍贵。采集静脉血、输液、出入院患者管理……解决所有患者需求,消除所有患者疑惑,正因为她的一往无前,敢于担当,魏国青被批准火线入党。
王晓彬驻守在青海最重要的疫情防控点之一——海东收费站,这是进入省会西宁的重要交通干道,更是疫情防控的前沿。每日的驻守中,王晓彬除了维护防控点车流、人流秩序,还要做好辖区交通事故的处置,密切配合一线防控人员,做好入宁方向车辆、人员的信息登记和体温测量,坚决做到"每车必查,每人必测"。因为防控工作要求精细,所以车辆通行速度缓慢,很多司乘人员会产生焦躁情绪,他和同事们耐心解释、沟通。
魏国青离家的日子,王晓彬深深体会到她的不易。"女儿辫子怎么梳?""该换什么衣服?"以前件件都不用他操心,如今桩桩都是甜蜜的"小难题"。随着疫情日益严重,王晓彬的工作也日益繁忙,时常顾不上女儿,年近70的父亲便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担:"我的儿子儿媳都在为国家做贡献,家里的困难我能分担,你们好好工作,只有疫情过去了,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疫情来袭,夫妻二人因各自特殊的职责和使命,分别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正是有了家庭做坚实后盾,他们才能安心坚守前线,迎来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