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时间:2023-12-20 05:26:16
中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中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盼望着,盼望着,暑假到了,快乐的生活开始了。夏日的炎热根本挡不住我们的快乐,终于到来的休息总会令我们兴奋不已。但是静心下来,感觉到的却是前所未有的空虚,怎样才能觉得充实呢?于是我想到了书。

打开尘封已久的书柜,各种书香混合着袭面而来,倒也颇有一番古典雅致的味道。我的目光在参差不齐的书中来回穿梭,最终我锁定《朝花夕拾》这本书。

《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鲁迅原本是学习医术来救治病人的,但后来发现麻木的国民精神比肉体病痛更可怕,他于是放下手术刀,拿起笔纸,改行提倡文艺运动。这一转变在《藤野先生》中有明确交代。鲁迅弃医从文后发表许多著名小说,并撰写了大量杂文、散文批判旧思想旧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回忆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十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揭露封建文化对人的荼毒,封建守旧势力的反动腐朽,如《二十四孝图》、《猫·狗·鼠》等。整本书也体现鲁迅一生四处奔波的轨迹: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则是写于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是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楼上所作成的。

《朝花夕拾》的各个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的怀念之情。但这并不仅仅是回忆性的作品,还能反映出当时社会斗争的痕迹,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鲁迅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抨击和嘲讽。

鲁迅的文章真是精练犀利,意味深长!这是我看了第一遍之后的感想。虽然看了一遍,但仍是云里雾里的,又细细致致用心重读了一遍才终于有了些眉目。

中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

我读的名著是《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我不觉得这像是一本名著,反倒像一个朋友与你闲聊家常。这本书主要是记述了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风俗画面。《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真挚的情怀,无奈的忧伤,这一切都是能感受到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让人鄙夷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极为厌恶,于是他去了仙台,在那里认识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虽衣着模糊,但对科学严谨求实,对学生的作业一丝不苟,在鲁迅的作业上用红笔圈出来。而且他平等公正,毫无民族偏见,有着高尚的人格。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这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抓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而《阿长与山海经》说的是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比如她睡相不好,“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了我的“隐鼠”,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等。刻画了一位可敬可爱的封建女性的形象,她有着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不仅质朴,而且善良,关爱别人。作者由原来的讨厌她,变成敬她爱她。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份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不过,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曾几何时,我已远离了童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中,纷纷扰扰的生活中,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吧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中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3

在清风的低吟之下,让人心旷神怡,不禁浮想联翩,像是品尝一道美味,细细品味,童年天真的味道顿时在心头漾开。

鲁迅原名周樟寿,《朝花夕拾》便是他风烛残年之际写下的。清晨的花儿绽放开来,却到夕阳西下直接采摘,少了一丝上午的芬芳。鲁迅的童年并不失乏味,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令我向往。单单是墙根一带,就有无限乐趣,油蛉一展歌喉,蟋蟀在那儿弹琴。时不时翻开砖,能遇见蜈蚣,静静的在一旁观察小虫儿们的生活,读着读着仿佛自己也变为一只小虫,扯着那略显粗糙的嗓子歌唱,歌声回荡在绿草之中,如此美好的画面令我陶醉。怪不得鲁迅先生总是趁大人们不注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溜进百草园,他的童年生活就是在大自然的歌曲中度过的'。

相比起百草园的无忧无虑,三味书屋便越显枯糙了,屋后虽然也有一个园子但却不能去太久,不然先生就会在大叫“人都去哪儿。”同窗们便陆续回去。读书时,大家扯开喉咙一阵乱读,也不知道对不对,大家的声音低下去静下去了,只见先生还在摇头晃脑地读着,读到这,我不禁笑了,相比起我们的学习生活,虽说书屋有些无趣,但孩子们怎能抑制住自己爱玩的天性呢?每当先生读书入神时,学生们便各干各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画画……一切都是如此的天真烂漫。不知不觉,便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字里行间透露着孩子的天真,鲁迅先生正是以这种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也正因为如此,《朝花夕拾》吸引了众多年轻读者。

童年是水中的鱼,是同学们之间的游戏,是牧童的短歌。现在告别童年的我们,整日在作业中奋斗,有时只能在梦中回忆那些童年往事,童年已渐行渐远,似流水光阴一去无回,留下的只是些碎片似的记忆。

中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4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中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5

读完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的内心是翻涌的,因为这本书中的许多篇章都描写了鲁迅童年的无忧无虑的生活,而鲁迅在写这本书时,童年也离他远去很久很久了。

也许当我们的童年消失后,再次回忆起来,心中才会更别有一番滋味吧。因为那时的各种酸甜苦辣,已深深的铭记在心!虽然当时感到一件事是苦的,但多年之后,我们有了丰富的阅历,再回想起来,这件事带给我们的,应该是甜的。鲁迅是一位很有才气的作家,我自然是很敬佩他的,因为在他的童年中,没有乡下孩子的粗气,也没有城里孩子的娇气。

令我感触最深的,要数《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了。鲁迅回忆自己幼年的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时光,与小昆虫为伍,与动植物为伴,我自然而然想起了我的小伙伴们相约在夏季的夜晚一起去捉蛐蛐的情景,在这么多年后繁忙的今天,那是多么的.令人怀恋!

他趁大人不注意,钻进百草园,采摘野花野果,然后还要于伙伴们一起扑鸟,但由于性急,总捕不到几个,他也常听奶奶讲故事,所以才害怕那条也许并不存在的赤练蛇。在三味书屋的时光,虽然是枯燥乏味的,还伴随着先生的严厉,确仍然耐不住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童年的鲁迅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不知不觉中引起了所有人心里的共鸣,体会在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趣事,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中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6

暑假里,我仔细阅读了已故作家鲁迅先生的一部经典著作《朝花夕拾》。鲁迅先生没有使用什么华丽的辞藻,却带给我们这些读者一种平和如小桥流水般清新的感觉。这本书向我们反映了清末民初,封建社会那种压抑、守旧、苦闷的生活。通过鲁迅先生的讲述,“阿长”长妈妈的这个名字的来历反映出了旧社会对待人们的不同,特别是像阿长这样的生活在下层的人们来说,根本没有什么人权可言。旧社会人们对待别人的态度只能靠“钱”与“权”这两种的东西判断,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了这两种东西,自己就是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这种十分病态的心理。

据我了解,旧社会还存在着很多的陋习,例如女性缠足与女性人权低下这种情况。那时的`晚清与民国女性,就是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中国人类的代表,人们认为女子劳动能力低下,有的甚至只是用来生孩子,还有的人家生下女孩,就马上厌恶的抛弃或是杀死。身为一个新中国的女性,我对旧社会的人们存在很大的疑惑,女人为什么就不能干活呢?女人哪里比男人差了呢?为什么女人们就不能起来反抗旧社会的恶习呢?为什么还要自甘堕落甘愿把本该由自己掌握的命运统统交到别人的手中呢?这也许就是旧中国为什么百遭磨难,低声下气的原因之一吧。

合上书,我捉摸了很多,思来想去,我觉的清末明初的中国为何屡遭磨难呢?也许是穷人们被恶人们压迫,低声下气的不能敢于反抗,也许反而更增长了恶人们的狂妄自大,助长了他们的施暴的心理,国力便会空虚,皇帝贪图享乐不理政事,奸臣们在皇帝耳边颠倒黑白,富人们纷纷买官,社会上的人们乌烟瘴气,外国趁机向我们运输毒品,造就了一个个瘾君子,还被外国人戏称为“东亚病夫”,打仗的时候忠臣全被害光了,瘾君子们也无法动身奔赴战场,所以导致旧中国君主制集权终于被推翻,外国人连年侵略的惨剧。

《中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